战争的历史

什么决定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

答:什么决定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

决定战争形态发展变化有诸多因素,但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是人心向背问题。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战争,一定是正义的,必定向胜利的方向发展变化。反之,一切非正义战争,必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和打击,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包含哪些战争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包含的战争有: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张角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三国时期前的一次重要战争。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的大军展开激战,最终联军获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大获全胜,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合肥之战:208年,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展开激战,最终孙权大获全胜,巩固了江东地区的统治。

夷陵之战:222年,孙权与刘备在夷陵展开激战,最终刘备大败,标志着蜀汉的衰落。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包含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战争的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切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

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

据考古资料证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

这说明,人类从原始人群到现在,在大约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战争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一说上万多年)。

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血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这种战争,同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阶级压迫、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

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畜牧业的发展,父权制取代母权制,农业、手工业、商品生产有了发展,生产物品有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出现了主人和奴隶,萌芽了私有制、阶级,使“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二卷第413页)日益频繁的战争,驱使原始公社制解体,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从此以后,战争变成了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手段。

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

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便成为阶级社会的特殊的、必然的现象。

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文字记载的3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在当今和未来,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争夺势力范围、领土争端、边界纠纷、掠夺战略资源、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等,这些因素是现代战争的直接动因。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

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也就是说,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三十年战争打了多少年

三十年战争

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大战。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