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的语意为从别人胯下钻过去的耻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个恶少见韩信软弱可欺就纠集一帮人围攻他,让他求饶必须从恶少胯下钻过,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恶少胯下爬过。后来他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苏东坡《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就是说那些普通人、小人物,受到一点侮辱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拔刀子或者掏拳头,这叫鲁莽,这叫盲动,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真正的大勇敢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临一件什么事情,神色不变,并不惊慌失措,别人无缘无故把一个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样的人,他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他不会为眼前的这一点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鲁莽地盲动,所以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胯下之辱是指在古代战争中,作战双方为了争夺对方阵营的领土,采取的一种残忍的战斗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是将战马的尾巴点燃,使马受到惊吓,失去战斗力,从而方便对方军队的攻占。

这种战斗方式虽然能够迅速改变战场局势,但也因其残忍和危险性而被现代军事所否定。

胯下之辱,这个故事是说韩信在自己不得志之时,曾被一个地痞拦住,对他进行千般侮辱,逼韩信出手,但韩信知道自己如果出手,很可能会犯下人命,导致自己再无前途,因此忍辱负重,答应了地痞的要求,从他胯下钻过,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侮辱,这也说明了韩信是成大事之人

“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来自于汉初名将韩信的故事,与萧何没有关系。话说韩信年轻的时候无所事事,生活潦倒,却腰悬长剑,摆出一副贵族的样子,这更让人看不起。

有一天,韩信正大摇大摆在街上闲逛,突然被一个无赖拦住说道:整天背着剑,像是个侠客打扮,如果敢拔剑和我打一架,就名副其实,否则就从我的裆下钻过去,承认自己是个懦夫。

无赖说完,真的就叉开腿,等着韩信钻裆。此时,周围围的人越聚越多。韩信没有拔剑,居然就从无赖的裆下钻了过去,引得无赖和围观者哈哈大笑,都笑话韩信是个窝囊废。这个成语是说人一定要有超人的忍耐力,才能干出大事业。

来源编辑【注释】: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②若:汝,你。③中情:内心。④众辱:当众侮辱。⑤能死:不怕死。⑥袴:通“胯”,两腿间。⑦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⑧信:韩信,汉代名将典故编辑【典故】: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用法】作宾语;指极大的侮辱【相近词】胯下蒲伏【启示】: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