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故事

包拯故事

《铡美案》《铡美案》是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故事,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根据文学包公故事编制的一个优秀的传统剧目。该剧目讲述了北宋年间包拯不畏权势,执法如山,把附马陈世美处之以法、斩杀于龙头铡之下的故事。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清正廉明

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广东肇庆)时。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

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

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包拯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绎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包拯作为历史上最善于断案的清官之一世所共知,其一生所断的六大著名案件为:《铡美案》、《审乌盆》、《审牛舌》、《狸猫换太子》、《探阴山》、《铡包勉》。

三大奇案是;

1.铡美案

陈世美中状元当了驸马,原妻秦香莲入京寻夫,陈世美不认,反使家将韩琪追杀她们灭口,韩琪自刎。秦香莲到包拯处控告,包拯设计召来附马,与秦香莲对质。包拯不顾太后、皇姑劝阻,铡死陈世美。

2.狸猫换太子

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包拯受理李妃

3.铡国舅

陈州大旱,国舅庞昱抢男霸女,克扣赈粮,使得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陈州查赈,捉拿庞国舅,把庞昱送进龙头铡,为百姓除害。

包公,名包拯(999年-1062年),北宋名臣。他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

返回顶部